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各方数据显示,今年“五一”假期过后,淄博烧烤的热度逐渐“冷却”下来。除了依旧热闹的“八大局”市场外,一些曾经座无虚席的淄博烧烤店,即便在用餐时段,也只能看到零星食客。与此同时,自媒体上也出现了不少店铺贴出的“转租”信息。
就火爆程度、存续时长、整体收入等维度评估,这出由“烧烤”驱动的城市出圈大戏,可谓现象级。但就一些个体来说,却是潮起潮落,命运翻转。此前,蜂拥而至的“天量”客流,构成了某种巨大的诱惑。跟风入行意图赚快钱分一杯羹者,自然不在少数。而诸如此类投机性的商业决策,正在急速退潮中备受煎熬。
“网红文化”,来去如风,从来没有例外。此前,“淄博”一度被各方寄予厚望,认为其会走出速朽的“网红”宿命。而从后续的事态走向看,神奇的淄博同样神奇难再。此般结果,早可预见。并不是说淄博不够优秀、做得不够好,而是因为“网红化”自有其内在规律和强大惯性。这种“支配力”,曾经让巨量的注意力资源空降到淄博;如今,这种“支配力”又将注意力抽取、转移至别处。
以爆款单品驱动的城市营销,在初次引爆之后,注定要解决一个关键性问题,那就是如何尽可能把这种“流量红利”在时间和广度上延展。于此,淄博不可谓不努力,可终究还是大势难违。随着天气渐热,曾经温暖的“小火炉”变得“催人汗下两相厌”,淄博烧烤的神话迅速幻灭。
流量洪流,于一些人是红利,于另一些人则是陷阱。红极一时的淄博烧烤,似乎提供了一种唾手可得的“致富”路径。“新玩家”们唯恐错失风口,不惜跑步进场,加之有诸如“烧烤贷”等一站式金融解决方案的助力,新店如雨后春笋般冒头。事后复盘,这种脉冲式的扩容,注定会留下一地鸡毛。所有人都知道“网红红利”会退潮,但几乎没有人能够判断“流量达峰”的时刻。那些被视而不见的风险,总会在某个节点爆发。
当今时代,“网红经济”深刻影响了消费商业,而其中的逻辑与兴衰规律,不可不理性看待。(然玉)